
新加坡自雇移民是政府认可的合法途径,由人力部(MOM)直接管理。申请人需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并担任高管,以企业家身份申请自雇准证(EntrePass)或就业准证(EP)。2025年新政要求自雇公司至少实缴5万新元资本,且业务需具备创新性或行业贡献。该政策并非骗局,但部分中介夸大"100%获批""快速拿PR"等承诺,导致申请人误解其难度。
二、自雇移民的核心申请条件
2025年新加坡自雇移民的关键条件包括:
1.公司真实性:须在新加坡ACRA正规注册,有实际办公地址和本地银行账户;
2.业务可行性:需提交商业计划书,证明公司能为新加坡经济或就业做贡献;
3.个人资质:申请人需具备相关行业经验,学历或专业认证更佳;
4.薪资标准:月薪至少5600新元(金融业6200新元),并缴纳CPF公积金;
5.雇佣本地人:公司需至少雇佣1名新加坡公民或PR员工(2025年新规)。
三、自雇移民的成功率与PR转换难度
根据新加坡移民局数据,2024年自雇准证(EntrePass)首次申请通过率约45%,EP转PR的成功率约30%-40%。失败主因包括:公司无实际运营、营收不足、未雇佣本地员工等。成功案例通常具备以下特征:公司年营业额超50万新元、行业符合新加坡重点发展领域(如金融科技、生物医药)、申请人有国际企业背景。值得注意的是,单纯为移民而设立的"空壳公司"极易被查,可能导致准证取消。
四、自雇移民的三大常见陷阱
1.中介虚假承诺:声称"无需经营""包获批",实则伪造材料,导致后续PR申请被拒;
2.业务不合规:部分行业(如简单贸易、餐饮)难获批准,2025年MOM已明确限制;
3.续签失败:首期准证有效期仅1-2年,若公司未达预期营收或雇佣目标,无法续签。
五、更稳妥的替代方案:创业移民与人才签证
若自雇移民风险过高,可考虑:
1.创业入境计划(EntrePass):针对科技创新企业,无需初始投资,但需获得新加坡认可机构推荐;
2.Tech.Pass:面向科技领域专家,允许自由创业或受雇,无需绑定单一公司;
3.家族办公室:高净值人士可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(门槛1000万新元)获得EP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