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加坡政府将跨境电商列为重点发展行业,2025年进一步放宽了相关人才的移民政策。在跨境电商公司工作的外籍员工,若担任管理、运营或技术岗位(如供应链经理、数字营销专家、数据分析师),申请就业准证(EP)的成功率较高。根据新加坡人力部(MOM)数据,2025年EP获批率在科技和贸易领域提升至68%,而跨境电商作为“数字贸易”的一部分,符合新加坡经济转型方向。此外,新加坡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(FTAs),跨境电商企业可享受关税优惠,这使得相关岗位的EP申请更易获批,尤其是涉及国际业务拓展的高管职位新加坡移民。
二、薪资门槛与行业需求:跨境电商高薪岗位更易满足EP要求
2025年新加坡EP的最低薪资要求有所提高,金融行业需达到6,200新元,其他行业(含跨境电商)需5,600新元,40岁以上申请人则需9,541新元。跨境电商行业的高薪岗位(如区域总监、首席技术官)通常远超这一标准,使得申请人更易满足EP条件。此外,新加坡跨境电商企业(如Shopee、Lazada)常为外籍员工提供股票期权、绩效奖金等额外福利,这些均可计入薪资评估。对于普通员工,若薪资未达标,可考虑通过“互补专才评估框架”(COMPASS)提升分数,例如在“技能加分”项中,跨境电商所需的数字营销、AI供应链优化等技能属于新加坡紧缺职业,可额外获得10-20分。
三、自雇EP:跨境电商创业者移民新加坡的最佳选择
对于跨境电商创业者,自雇EP是更灵活且高效的移民途径。2025年新政下,申请人需在新加坡注册公司(建议注册资本10万新元以上),并证明公司有实际运营(如本地银行流水、客户合同)。跨境电商创业者可通过新加坡公司进行全球业务布局,利用该国17%的企业所得税率及免税政策优化税务结构。成功案例显示,若公司年营业额达50万新元并雇佣至少1名本地员工,EP续签及后续PR申请的成功率显著提升。此外,新加坡金融管理局(MAS)对数字支付、跨境结算等业务提供支持,跨境电商企业可借此申请政府补贴,进一步强化移民申请材料。
四、行业政策红利:跨境电商人才可加速PR申请
新加坡永久居民(PR)审批倾向于对经济有贡献的行业人才,而跨境电商从业者因推动国际贸易、创造就业,在新加坡移民PR申请中更具优势。2025年数据显示,科技与电商行业的PR获批率比传统行业高15%-20%。关键策略包括:(1)通过公司纳税记录证明经济贡献;(2)参与本地行业峰会或商会活动,提升社会融入度;(3)若担任管理职,可提供团队本地化比例(如雇佣新加坡公民)作为PR申请的加分项。此外,新加坡经济发展局(EDB)推出的“Tech SG”计划,专门扶持科技与跨境电商企业,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享受PR快速通道。
五、优化策略:如何通过跨境电商工作最大化移民成功率
为提高新加坡移民成功率,跨境电商从业者可采取以下策略:(1)优先选择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总部的企业(如SHEIN、Shopee),这类公司EP配额更充足;(2)若薪资未达EP标准,可通过“技能提升计划”考取新加坡认证的数字商务证书(如NUS电商管理课程);(3)创业者应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,重点突出市场拓展、技术创新及本地雇佣承诺;(4)PR申请前,建议累积2-3年新加坡税务记录,并参与社区义工,展现长期定居意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