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新加坡移民局(ICA)将申请人的职业属性和薪资水平视为评估经济贡献的首要标准。2025年,金融科技、人工智能、生物医药等战略行业从业者更具优势,月薪达到10,000新元以上的EP准证持有者获批率显著提高。专业人士/技术人员计划(PTS)要求申请人从事新加坡紧缺职业清单上的工作,其中数据分析师、网络安全专家等数字岗位需求持续增长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起新加坡实施"互补性评估框架"(COMPASS),对申请人的薪资采取行业百分位评估,要求达到同行业同龄人群体的65%以上水平才可获得基础分数。
二、学历与专业技能:人才竞争力的直接体现
教育背景是新加坡永居审批的重要参考因素。2025年,QS前100大学毕业生仍享受政策倾斜,特别是STEM专业(科学、技术、工程、数学)硕士以上学历申请者移民新加坡。新加坡本地高校(NUS/NTU/SMU等)毕业的国际学生,在申请永居时可获得额外加分。专业技能认证方面,持有CFA、CPA、PMP等行业顶级证书,或在IEEE等权威组织发表过论文的申请人更具竞争力。2025年新推出的"技能未来"(SkillsFuture)认证体系,将数字营销、可持续设计等新兴技能纳入评估范围,获得相关认证可提升15%的申请成功率。
三、居住时间与社区融入:长期承诺的证明
在新加坡的连续居住时间是永居审批的基础条件。2025年政策显示,持有EP/SP等工作准证满2-3年的申请人移民新加坡获批概率最高。社区参与度成为新评估维度,包括参加社区俱乐部(CC)活动、志愿服务时长、邻里互动等。语言能力方面,虽然官方不强制要求英语测试成绩,但能够用英语或官方语言(华语/马来语/泰米尔语)进行日常交流的申请人更受青睐。2025年起,ICA引入"社会融合指数",定期参与种族和谐活动或跨文化交流项目的申请人可获得额外5-10分加分。
四、家庭关系与社会贡献:隐性加分项
在新加坡的家庭纽带显著影响永居审批结果。配偶或父母已是新加坡公民/PR的申请人,获批率提高30%以上。移民新加坡子女在新加坡公立学校就读,或本人/配偶在新加坡服过兵役(男性申请人)都是重要加分项。税务贡献方面,连续2年年纳税额超过25,000新元的申请人更具优势。2025年新增"社会资本贡献"评估项,包括慈善捐赠(需官方机构认证)、文化艺术赞助、体育事业支持等,年度捐赠超过5,000新元可获相应加分。值得注意的是,参加国家储备金计划(CPF)的缴存记录和时长也成为新的评估指标。
五、政策变化与申请策略
2025年新加坡永居政策有几项重要调整:一是推出"人才优先通道"(TalentFast),符合战略行业清单的申请人审批周期缩短至4-6个月;二是提高年龄因素的权重,25-40岁申请人得分最高;三是新增"国家利益豁免"条款,在关键领域有突出贡献者不受常规条件限制。申请策略上,建议选择每年3-5月的申请窗口期(配额相对充足),准备材料时应突出行业稀缺性证明(如雇主支持信、项目成果文件),并附上社区参与证明(至少3种不同类型活动记录)。值得注意的是,2025年起所有申请必须通过新的数字平台LifeSG提交,纸质申请将不再受理。
